監管層:嚴防違規“輸血”房地產市場!
截至11月末,銀保監會官網統計,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對各類型銀行業機構(不含個人)已累計開出罰單近2000張,罰金金額已突破10億元,遠超去年全年。其中過億罰單兩張,超千萬罰單12張,百萬級罰單數量超過百張,與去年同期相比近乎翻倍。僅百萬級大額罰單中,銀行涉房貸款違規數量占比就接近四成。例如,農業銀行因涉及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比例違規,被處罰金5260萬元。中信銀行因違規發放土地儲備貸款、信貸資金被挪用流入房地產開發公司、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于購房,被罰2020萬元。廣發銀行因消費性貸款用于支付購房首付款、違規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等多項違規被處于8771萬元罰款。
房地產與金融業務深度關聯。目前,我國房地產相關貸款占銀行業貸款的39%,還有大量債券、股本、信托等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
四季度以來,受不良處置壓力加大影響,中小銀行因以貸還貸、掩蓋不良等原因被罰次數和金額均明顯增加。數十家銀行因違規處置不良接到罰單,其中大部分為農商行、農信社和村鎮銀行。11月單張金額最高罰單由中信銀行天津分行摘得,為290萬元,案由為“個人貸款資金未按約定用途使用、部分貼現資金直接回流出票人”等五項原因。貴陽農村商業銀行及下屬5家支行因涉及轉讓不良債權資產包不合規定、通過同業投資承接本行不良資產等原因被開出22張罰單,罰款金額合計605萬元。另外,朝陽柳城村鎮銀行因“以貸收息虛增利潤,以貸收貸延緩風險暴露、掩蓋不良貸款”而被罰。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撰文指出,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
業內人士預計,在當前金融監管高度關注房地產金融“灰犀?!钡谋尘跋?,加強貸款全流程管控、防止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等領域仍將是未來監控重點方向。以“三道紅線”為核心內容的融資長效機制將逐步推進,達到控制房地產企業融資規模、優化債務結構、降低行業信用風險及“三穩”的整體目標。此外,在流動性比較寬松的情況下,為了將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仍將加強貸款審查,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新富人群:從房地產轉向低風險金融產品
11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以下簡稱“上海高金”)發布了“2020年中國新富人群財富健康指數”。
調研結果顯示,中國新富人群目前財務上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為無法按時償還債務,但他們已經逐步意識到財務規劃和多元化投資的重要性,并積極著手制定財務規劃,優化資產配置。
上海高金教授吳飛表示,后疫情時代,中國新富人群的投資偏好正從房地產逐步轉向低風險的金融產品,這表明該群體對于外部事件所帶來的宏觀經濟風險有了更為充分的認知。他們不像以前一樣把房地產作為核心的資產大類,而是更傾向于現金、固定收益類產品,流動性更強的同時收益率也穩定。
金融正在進入強監管時代,無論是螞蟻金服這樣的超級巨頭,還是在黃金時代高速成長起來的房地產,在國家強監管里都沒有太多騰挪的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