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提前償債294億!恒大降負債再提速,釋放了什么信號
降負債,恒大是認真的。
01
10月23日,恒大公告,公司已提前償還2020年到期的11%優先票據,本金總額為121億港元。
這已是恒大10日內第三次償還債務。
市場消息顯示,10月13日,恒大提前償還了兩筆公司債,本息合計約132.53億港元;20日,恒大償還了40億港元的香港寫字樓夾層貸款。
通過這三波動作,恒大累計提前償債294億港元。自此,恒大已無任何未償還的已發行2020年到期的票據。
294億資金,相當于許多中等企業一年的營收規模。恒大能在短短10天之內,能籌措到如此巨額的資金,且沒有任何新增負債,足可見經營面之穩健、流動性不成問題。
這不僅意味著,恒大成立24年來從未出現債務利息晚付、本金逾期的優秀記錄得以保持,而且更向社會展現了非同一般的降負債的決心。
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恒大有息負債已大降534億元,融資成本也下降2.24個百分點。再加上述幾筆大額債務在近期相繼清償,恒大的降負債成績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主動降負債之外,恒大先后進行的一系列戰略整合,也為降負債提供了強大的助力。
這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恒大物業分拆上市以及恒大汽車擬科創板上市。
前不久,恒大物業引入235億港元戰投,恒大汽車引入40億港元投資,加上恒大地產引入的43億港元股權投資,這300多億元的股權融資,進一步充實了恒大的凈資產,同樣帶動負債下行。
這些舉動充分說明,恒大降負債是認真的,也是不遺余力的。
02
恒大為何選擇提前償債?
在金融時代,杠桿是擴張的標配,幾乎所有企業賬目上都有負債,房地產企業更是如此。能否及時償債,可以視為經營是否穩健的重要指標。
一個企業選擇提前償債,其目的顯而易見——既能進一步降低自身的負債率,又能向外界展現“不差錢”的基本面。
恒大提前償債,最大的支撐當屬銷售業績的逆市飄紅。
數據顯示,截至10月8日,恒大年內已累計銷售5922.5億,位居一眾房企前列。以此來看,恒大全年6500億的銷售目標有望在10月底提前達成,這一成績,也為沖刺8000億內部目標提供了可能。
若以上半年90%的回款率測算,恒大年內回款總額或高達7200億,這些回款加上2000億的現金,恒大現金流自然不成問題。
當然,恒大提前償債背后,不無經濟基本面變化的因素。
眾所周知,今年以來,得益于疫情防控有力、出口韌性的存在以及歐美無限放水等因素,人民幣走上強勢升值之路。
離岸人民幣對美元最高觸及6.6237,創下2018年7月以來新高。與7.1964的低點相比,反彈幅度高達5700點,整體升值幅度超過了6%。
人民幣持續升值,對境外債構成明顯利好。這背后的道理很簡單,由于人民幣升值而美元、港幣貶值,償還同樣的境外債務所需的人民幣減少,企業的債務成本由此得到大幅縮減。
在人民幣升值之際,提前償還高利率的境外債,無疑是多贏之舉。
03
開弓沒有回頭箭。
2020年的中國樓市,遠遠不同于過去。一邊是樓市調控大周期逆轉,幾乎所有熱門城市都加碼了樓市調控;另一邊是“三道紅線”壓頂,房企融資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嚴的監管。
對于“三道紅線”,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是行業重大游戲規則的改變,是對所有開發商的挑戰,這次監管是穿透式的,明股實債、表內表外全覆蓋,之前的財務技巧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中國房企的資產負債率普遍過高,這一次踩中“三道紅線”的有十幾家之多,而踩中兩道或一道紅線的更是不計其數。可以說,除了個別占據政策優勢的央企之外,幾乎所有房企都被席卷其中。
這意味著,降負債注定是整個房地產行業都面臨的必然選擇,且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恒大的降負債之路,足以為所有房企提供借鑒。
其一,做大現金流,是關鍵中的關鍵。在個別房企組建“不帶頭降價聯盟”之際,恒大毅然打響了金九銀十降價促銷第一槍,背后正是出于回籠現金流的考慮。要知道,全國房地產市場從增量時代已經逐步進入存量時代,能不能率先搶收,能不能放下身段,決定了未來的生存發展空間,絲毫猶豫不得。
其二,降負債要持之以恒,切忌半途而廢。降負債,不僅是為了降低企業經營杠桿,從而獲得更大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是給市場傳達了穩健經營的信號。尤其是提前償債,更向市場釋放了非同一般的決心和信心,這種信號有時候比償債本身更重要。
其三,千萬不要與政策周期背道而馳。在中國,沒有什么比政策更能影響房地產行業,把握準政策周期方能避免陷入被動。恒大之所以在今年3月就提出“降負債”的發展戰略,無疑看到了樓市大周期的變化;同樣,恒大之所以在10月全面加速降負債,也是看到了監管層的政策之變。
未雨綢繆,每個房企都應該有這種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