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砸了!國內首個現房銷售試點項目首秀復盤!
1
“當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疫情之下,嚴酷的市場形式掀掉了房地產行業身上那件光鮮亮麗的外衣。
種種樓市丑態紛紛上演,令購房者叫苦不迭。
昆明30戶業主無奈住進“別樣爛尾樓”!天津“十萬骨灰樓事件”令人不寒而栗!濟南開發商建設“假地鐵站牌”營銷事件!等等等等......
所有的一些,受傷的總是我們這些購房者,原本應該成為上帝的業主,最終成為開發商的“提款機器”,淪為弱勢群體。
每當看到此類消息,總是看到留言中,有人大聲疾呼“廢除預售制度,現房銷售才是王道!”
沒有虛假營銷,沒有爛尾隱患,即買即住,真正的所見即所得!
愿望是美好的,希望是光明的,現房銷售似乎成了部分購房者心中,消滅一切丑陋現象的最終武器。
事實果真如此嗎?鍵盤俠是拯救不了世界的。
用事實說話,讓我們復盤一下國內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現房銷售試點項目——深圳龍華金茂府!
看看真正面對現房銷售政策時,購房者,開發商都有那些不一樣的舉動!
2
把時針撥回到2016年6月2日,中國金茂聯合中國電建,以82.90億元競得位于深圳龍華的一塊商住用地,折合樓面價5.68萬元/平方米。
該樓面價格不僅刷新了深圳地王記錄,甚至堪比地塊周邊樓盤如潛龍曼海寧、特發和平里等二手房掛牌均價,“面粉價格超過了面包價格”。
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出讓公告明確提出:“本宗地塊被確認為深圳商品房現售試點項目,本宗地上建筑物、附著物不能預售,只能以現售形式對外銷售”
地王+現房銷售,引起業內一片嘩然,甚至有媒體宣稱,深圳龍華金茂府是全國首個現房銷售試點。
事實上,2012年山東,2014年上海等城市,都在更早的時間提出現房銷售的試點政策,但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更進一步的落實詳情。
所以深圳龍華金茂府的試點樣板,才更有示范效應,引發地產圈的熱切關注!
3
不以成敗論英雄,往往只是勝利者的客套罷了!
作為現房銷售的試點,龍華金茂府賣的好不好才是大家所關心的。
金茂府的去化率始終是一個謎。
2019年11月24日深夜項目首開,均價10.3萬。遠遠高于周邊龍華新盤6-7萬的價格基準線。
從項目總價和單價,雙雙突破龍華樓市天花板的這一刻起,關于金茂府銷量的爭議就不絕于耳。
當時首開數據就出現兩個不同的版本:
官方通稿版:龍華金茂府認籌三天,當晚突擊內部解籌,到場183組,最終成交161組,首批解籌率88%!
網絡傳言版:金茂府只賣了42套。
真實的銷售數據或許只存在項目總的保險柜中。
但是在深圳住建局的官網數據統計中,或許能一窺龍華金茂府真實的銷售數據!
▲部分數據截至到10月15日
據筆者統計龍華金茂府(祥瑞金茂府是項目名稱),共計665套住宅,其中未售:366套,已網簽:73套,已轉移登記:226套。(已轉移登記是指辦理過產權證書)
整體去化率不過45%。
2016年中拍地到2019年底竣工,金茂花了3年時間進行建設。
從2019年11月首開到2020年10月中期,又經歷近1年的銷售時間。
最終成績卻不盡如人意:45%的去化率,甚至沒有達到60%的及格水平。
這可是2019年底,深圳房價暴漲的關鍵時間節點,試想一下,如果提前一年,金茂府的銷量只會更加慘不忍睹!
現房銷售試點首秀,演砸了!
4
在這場現房銷售的大戲中,讓我們來看一看,各方的所作所為。
開發商:
5.68萬的樓面價,建安成本,三年的資金成本、運營成本、營銷成本等等,賬本一算,項目總成本將超過9萬/平。
現房銷售項目的壓力遠遠高于期房銷售。
怎么辦?
拔高溢價,用超凡的品質打破傳統的地段論!
1、 拿手的科技智能住宅,無往不利的智慧社區,豪華的精裝標準。2、 打造社會圈層的交際平臺,打破傳統的空間地段制約
3、 引進知名的教育資源,用學區房概念,提升自身價值。
不僅在項目本身大費周折,在融資渠道方面,金茂利用其身后的央企背景,引進實力雄厚的基金公司,盡可能的降低資金方面的壓力。
即便如此,金茂為了更好的銷售業績,依然向市場做出了妥協,對于一個凈利潤超過30%的公司,龍華金茂府最終將價格定在了10.3萬/平,而不是早期一直吹風的13萬/平的價格上。希望能用降價換取更大的市場認可。
開發商已經盡其所能了,購房者呢?
即買即住的現房,品質裝修真實呈現,周邊配套實地查看,教育資源落實到地,是不是該欣喜若狂的掏錢搶購呢?
不好意思,在看到價格的那一瞬間,理智重新占領的大腦!
現房再好,與周邊地段同類型項目的價格也相差太大了吧,再想想,再想想,就算是金子做的,這房子也是要人去住吧。
幾百萬的差價,我買個法拉利它不香嗎?在買個小房子也是極好的啊。
當價差超出了心理底線,利益和風險的天平將會再次傾斜!
或許這就是龍華金茂府歷經一年,去化不足50%的主要原因。
5
現實,向著我們最不愿意看到的軌跡滑落。
關于現房銷售政策,有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
1、 現房限售有利于購房者,更安全、更直接、避免糾紛和維權。2、 現房銷售不利于購房者,開發商成本提高,導致房價上漲。
從龍華金茂府的去化結果來看,購房者和開發商沒有誰是贏家。
購房者買房確實更加安全,更加方便,但也為這些便利付出了更多的代價。
開發商希望通過品質的提升,提高溢價攤薄資金成本,但與周邊區域項目的價格優勢相比,品質和價差,并不能無限的拔高,有其合理的市場規律。
當然此次深圳的現房銷售試點,存在先天的弊端,拿地王做試驗品,不具有代表性,掩蓋了很多的東西。
更大范圍,更深廣度的海南現房銷售試點,或許才能提供更有力,更全面的試點分析。
所以當下對于現房銷售和期房銷售,不能武斷的決定非此即彼,共同改革,共同完善,或許將會是房地產市場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