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房子是“貴還是便宜”?小區看門大爺“四個字”直言不諱
來房價走勢一定想弄一個青紅皂白。
誰也不是神仙,也不可能把未來N年未發生的事能搞得一清二楚。但有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對于“邏輯清晰,引用的理論數據可靠,可以增加預測成功的概率”,那些比較成功的預測大師,一定不是信口雌黃,他們一定做了很多功課,而且是要深入實際,我們俗話說,真理往往來源于一線,來源于實踐。對于房價的預測同樣如此,這些年我們見證了不少偽專家,房價朝著自己預測反方向走,但也有一些真專家,這里肯定不是指站臺的房產專家,他們十年如一日,對房地產的發展洞察很深,無論環境如何變化,結果卻如所言。
今天,我們來看看一位來自一線的民間“專家”,他不是名人,也不是學富五車的高學歷人士。這就是一位來自某小區的看門大爺,為什么選擇他,因為他看到小區住戶來來往往,了解到小區住戶情況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他來自最基礎的工作崗位,最能體會大家居住的實際情況。
對于未來10年房價走勢預測,是”貴還是便宜”?小區看門大爺“三點看法”眼前一亮,四個字直言不諱。下面我們來看看哪三點看法:
第一,隨著二胎政策放開,小區的孩子多了起來
很多人買房子,就是為孩子上學之用,我們這個小區也不例外。由于我們小區對應的中小學就在小區門口,上學非常方便,不少人一入住就把戶口遷過來,其目的就是不耽誤上學。前些年,我們小區小孩子還不是很多,有入住率方面因素,也有獨生子女因素,隨著二胎政策放開,現在很多家庭都有了二孩,這跟一些人講的生活成本高、不敢生養不起的說法形成強烈反差。看到的實際情況就是這樣,進出跟我們打招呼的很多家庭都是由一孩到二孩。而且還看到很多第一個小孩子都大幾歲,甚至10來歲,第二個小孩才3歲以下。
以前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小孩,三口之家只需要2室一廳就湊合了,現在多了一個小孩子,小區不少住戶就琢磨著要改善置換,看到的情況是,有的人在小區內部置換,由70-80平米,置換到100平米以上,也有的人等不及小區房源,直接就到周邊小區換房了,這樣的情況還不少,以前大戶型不好賣,現在改善型的大戶型單價并不比小戶型低多少,這也從側面說明,家庭人口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大面積住房需求增加。我們在弱二線城市,相信等級更高的城市居民的這類住房需求應該更大更多。
第二,有房才有家的觀念和城市越來越包容趨勢,讓房子越來越重要
經常可以看到小區很多住戶窗戶上都貼著一個喜字,這往往是剛結婚不久的家庭。很多人在結婚之前就把房子買了,稱為“婚房”,現在小年輕談婚論嫁,房子往往是基礎,也是比較現實的問題,試想,對方沒有房子,你也不愿意把自己萬般疼愛的姑娘交給居無定所的人,俗稱丈母娘經濟。如果你沒有房子,就不能上我們對面的學校,即使花錢也不一定能上,因為學區房都是優先給有房有戶籍的人上的。
自古以來,在國人的觀念里,無論住的是茅草屋,還是高樓大廈,有自己的房子才算是家,房子在哪里,家就在那里。過去在城里有房,也不一定能把戶籍遷移過來,現在戶籍制度放開后,房子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現在除了個別大城市,大部分城市只要買房了,戶口都可以跟隨遷過來,當然,現在城市人觀念也跟過去完全不一樣,隨著大量外來人口市民化,城市排外屬性越來越低,只要能買房,說明各方面還是不錯的,加之外來人更勤勞,有些人還很成功,往往還是很多城里人學習的榜樣,新老居民融合度越來越高。
現在不少年輕人喊著不買房,租房也一樣。實際上,肯定還是有差異的,我們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到城里打工,除了賺錢外,就是還要有家的歸屬感,如果在工作地沒房子,那么只能過年才能回家一次,過完年又著急回到城里賺錢。如果在城里買了房子,回家就是探親了,我們小區住戶有很大一部分家庭就是這樣的情況。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很多在城里務工的群體都夢想著在能夠工作地買一套自己的房子,可以說,只要他們能夠得著,他們都愿意去買,我都見到我們小區好幾戶這樣的,開始是租房,后來就直接買下來了,相信其他城市也是這樣,這類住房需求量應該還很龐大。
第三,收入提高,自己買了房,還要給父母買房
這些年房價增長快,收入增長也不慢,以前最低工資才幾百,現在都2000了,除了錢不值錢外,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也提高了,小區很多居民每年都會外出旅游,而且是大人小孩全家出動。對于那些收入高的家庭,他們買了1套房肯定不滿足,還會買2套、3套房,我們也不能都把多套房家庭看著是投資炒房,我就跟不少業主聊過,他們在小區里都不止一套房,為什么呢?年輕人由于生活習慣不愿意跟父母老人住一起,父母也希望有自己的生活空間。所以,他們在同一個小區買了房子給老人住。我認為這種方式就挺好,既方便照顧老人,老人也方便照顧帶看小孩。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相信很多人都愿意這樣做。
這就是小區看門大爺總結的3點現象,小區看門大爺認為,雖然我不懂什么經濟學,但我相信任何理論都需要建立在實際生活基礎上,房子作為生活必需品,都想住好房子,大房子,就跟你有錢了想吃一些好東西一樣,人們對美好生活、事物的向往是一直追求的。現在錢不夠,買不了房子和好房子,但等你有錢了,你就一定會去實現這個夢想。如果要我談未來10年房價的話,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易漲難跌”,房子只會越來越貴,而不是越來越便宜。
那么,小區看門大爺說的這個四個字有道理嗎?
從專業的角度看,影響房價漲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較關鍵的都有人口、土地、貨幣以及政策等多種因素,但決定房價起伏的最直接影響因素就是經濟學上的“供需”理論。看門大爺確實是看到了問題的本質,那就是住房需求,只要大量購房需求在,那么房價就易漲難跌。當然,如果我們供應端能夠滿足的話,那么房價就不可能漲那么快。
從現實情況看,我們的住房供應主要來源于土地供應,有多少土地才能建多少房子,所以,受制于耕地紅線保護,總體上,我們可開發建設的土地會越來越少。正如一位名人講,10年后,最值錢的可能就是土地。前不久,我們有城市已明確要求停止住宅用地建別墅,也就是說以后這種耗費土地的住宅產品會越來越少,這說明我們的土地資源會越來越緊張。土地資源有限,房子豈會便宜?在未來,只是不同城市的土地價值有高低之差,而沒有貴賤之分,也沒有一塊是多余的。看門大爺對樓市的看法,是不是讓你眼前一亮?
10年后,房子是”貴”還是”便宜”,相信我們購房者心里大概有數了。